从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看习作教学的课程化建设
瞿 风
语文教学中,由于作文与人的气质、审美、志趣、习惯等个性因素关系最为紧密,因此常常是最不可琢摩的。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不同于基础知识积累那样容易,写作能力也就很难像教化学、物理那样,通过公式、原理的技能性训练而得到提高。正因为如此,我们常会感叹,作文教学几乎无规律可言!如何开展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哪些要素能构成习作教学的“基本动作要领”?它们又具有哪些共性?如何让孩子们的作文回到“我手写我心”的真实状态中?如何让孩子们从自己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做到有感而发、有话可说?今天,我们一起来交流。
一、习作教学现状
从教师方面看,有以下表现:
(1)不能从整体上把握各学段作文教学的要求与特点,忽视了小学作文教学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要求普遍偏高,没有遵循作文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基本功——篇——个性作文),因而收效不大。
(2)作文指导程式化,束缚了师生思维。传统作文教学追求共性的教育(接力赛跑,跑出集体荣誉感;秋天,收获),作文指导课总是从审题到立意,从选材到表达,项目一样不落,程式固定不变。留心每一个孩子,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似乎都有自己的妙言趣语。可遗憾的是,孩子作文中的语言却常常是千篇一律,众口一词,缺少创意和个性,从中感受不到儿童对生活独特的感悟和活泼烂漫的天性。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与当前作文教学对孩子束缚太多有密切的关系。
(3)作文指导过于细致。教师一上作文指导课,就读范文,或不厌其烦的进行指导,包括如何开头,中间怎样写更加具体生动,又应怎样结尾,都一一详细讲解,反复强调。其结果却是:教师指导越细,学生的思维就限制得越死,在写作过程中越不敢越
雷池半步,写出的文章就难免千篇一律。
二、课标中的相关要求:
课标核心: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只有当学生能够真正“自由表达”时,才可能出现“有创意的表达”。因此,我们首先要营造自由表达的氛围。其次要激发学生有创意表达的勇气。让学生在习作中“真实、真诚、自然地表达自己”是初步要求,更高层次的要求则是让学生表达得好,表达得有创造性。 自由表达:其一,命题选材的自由。其二,表达思想情感的自由。其三,语言个性表达的自由。
全册11次习作可根据教学情况做选择,不适宜本班情况的,或学生不感兴趣、无话可说的可以不做,也可以换内容,还可以安排成大小作文形式。习作不要成为学生的负担,选做的题目应尊重学生,不要强求一律。
三、策略
从培养兴趣入手,分清三个阶段、开辟两种渠道、落实三项训练,使小学作文教学构成一个科学的训练系统。
1、重视激发习作兴趣
新课程标准对写作初始阶段的目标设定,特别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把重点放在培
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上,让孩子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第一学段的相关表述是“对写话有兴趣”,第二学段的相关表述是“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到第三学段,才过渡到要求具有初步写作意识即“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喜欢写比写什么、写得怎样更重要。因为“喜欢写”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良好的情绪、成功的体验会促进学生向积极的方向前进;其次,他喜欢写,在写中自然而然促进写,提高写作能力;第三,写得好,又提升兴趣,从而走上良性循环。反之,学生不愿写,你逼他写,他就写不好,写不好就更不愿写、更没信心,恶性循环。
2、分清三个阶段
传统的作文训练三阶段是:写句子——写片段——写成篇的作文,由易而难、循序渐进。我以为,应该是从“基本功——篇——个性作文”。 (三年级解决叙述 ,四年级解决描写,五六年级解决说明、议论)
作文基本功:著名教育家丁有宽老师归纳出读写结合“五十”项基本功。简单罗列如下:
(1)句子;
(2)句群:连续结构、递进结构、概括与具体结构、总分结构、并列结构;
(3)构段:主从结构、点面结构、因果结构、承折结构、先概括后具体或相反、先总述后具体或相反、并列、先点后面或相反、主从、先因后果或相反;
(4)文章开头:交代四要素开头、开门见山开头、提问开头、描写引入开头、抒发情感开头。
(5)文章结尾:事情结果结尾、点明主题结尾、展示未来结尾、抒发情感结尾、描写结尾 。
(6)谋篇:审题 、立意、选材、组材、修改。
(7)记事:事情发展顺序、时间顺序、地点顺序、事序为主、时序为辅的顺序。
(8)写景状物:景色描写、建筑物描写、植物描写、动物描写、场面描写。
(9)写人:外貌、语言、行动、心理、人物综合描写、一事表人、几事表人、几方面品质表人。
三年级起步作文研讨
初二
散文
7079字
1121人浏览
zxcvw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