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汇编
【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核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密个人信息。
【范文一】有一种爱可能无须别人的理解
小陈:
你好,我叫明华,看到有关你的新闻后深有感触。很惭愧,像你父亲一样,我以前开车时也有接听和拨打电话的陋习,受你爱父之心和此举的感动,以后一定会改掉。想起前几天,我的孩子批评我吃饭时还在刷手机,内心也无比温暖。谨以此信向你表达支持与敬意。
你的行为赢得了多数人的支持,也有少数人质疑和反对——你要宽容这种七嘴八舌的杂音,这就是舆论,当有关你的新闻变成一个大众传播事件后,很多评论就跟你、跟事件本身无关了,你不要被这些争议所干扰,不要被“举报父亲”这个渲染性标签压得喘不过气来,坚信自己是以这种父亲能接受的方式表达对父亲的爱。我知道,你这样做,绝不是“吾爱吾父,吾更爱原则”——而就是纯粹的爱父亲,以这种让父亲记忆深刻的方式改掉陋习。这种爱,只要父亲能够理解就足够了,无须别人的理解。
之所以有一些争议和质疑,是因为他们没有站在一个爱父亲的女儿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没有将心比心,没有同情的理解,而是一个凑热闹的看客和冰冷的旁观者。当这件事成为一个大众话题时,你已经成为一个被消费的热点。大众传媒工业从这条新闻中各取所需:网友需要的是伦理冲突和情法争议,媒体需要的是劲爆新闻和反常故事,评论员需要的是噱头和谈资,交警需要的是普法案例,律师需要的是以案说法,道学家需要的是道德高地,微博需要的是能增加点击的热点,微信圈需要的是能刷屏的温暖鸡汤。 而这一切,与你的需要没有关系。作为一个曾一直努力想让父亲改掉抽烟习惯的我知道,作为女儿的你,要的只是父亲能改掉这个开车陋习,要的是父亲免于被这种陋习所伤害,要的是开车的父亲平平安安回到家中和你一起吃晚餐。从新闻看,你的目的已经达到,父亲老陈后来领悟到“觉得女儿确实说的很有道理,她是在对家人的生命负责,也是对家人爱的一种体现”。——父亲理解了你的良苦用心,读到了你的爱,那就足够了。
这个世界上,说服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尤其是想说服每个人,让每个人都点赞,那根本不可能——我想跟你分享一幅漫画,你永远都无法满足所有人。很多时候,你只须介意你爱的人的感受,只要说服那个你想说服的人,你爱的人理解,你介意的人接受,就可以了。这是你跟父亲两个人的事,是为了影响和拯救父亲,而不是做给别人看的,所以不必介意那些杂音。你这样做,只是想让父亲改掉陋习,你成功地让父亲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理解了你的爱,真的非常棒。
不要被“亲亲相隐”之类的伪伦理讨论所误导,那是键盘侠牵强附会的乱阐释,这不是会让父亲受到严惩的告密,而是一种提起注意的警示方式。也不要被“大义灭亲”之类的高调赞美所迷惑,这是把你和父亲对立起来的高级黑。这不是什么“大义”,就是纯粹而可爱的爱父之心,你“灭”掉的也不是亲情,而是父亲的陋习。能意识到开车打手机的交通陋习,是原则;能在一再劝说无效后坚持用其他方式去影响,是韧性;能在穷尽各种方式后想到报警,是可爱和智慧;最终赢得了你父亲的理解,是完美的佳话。 小陈,这一次事件你可能已经感受到了舆论的多元与复杂,当你走向社会,会更多接触到这种舆论生态,请坚守自己强大的内心,坚守自己内心崇高的爱与原则。
2 / 6
祝好!
你的支持者:明华
2015年6月7日
【范文二】让人文关怀永不褪色
尊敬的警察同志:
展信佳。
我是一名普通群众,通过媒体的报道,我了解到贵局近日处理的女儿举报父亲违章驾驶一事,公诸网络引起众说纷纭,而我个人对此也有想法一二,愿与您一同分享。
政务微博作为近年来兴起的政务“新宠”,确实极大地便利了官民间的交流,将这起举报公布在官方微博上,也足以彰显贵局对百姓的重视,对我们人民群众的知情权的捍卫,我对此感到欣慰与踏实,然而,在将这起事件公之于众的同时,我想请问您:是否尊重当事人本人的感受,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呢?
在当今这个信息迅速发展的“大数据”时代,任何新鲜趣闻都能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局限,呈现在每个人面前的屏幕上,在传统家庭伦理观中对父母孝敬有加的子女,如今却将父母置于法律的准绳之下去评判,这自然是一件新鲜事,尽管女儿或许并无恶意,仅仅是出于对生命安全的考虑,但在公众犀利的目光之中,或许会完全走样,面对如此不同寻常之事,谁能保证千万网民之中没有恶意揣测的小人?倘若产生了对家庭关系的质疑,这岂不使人心冷落,使日渐产生危机的道德更遭遇一重寒冬吗?
请允许我举一个也许并不恰当的例子:马航MH370失联之后,多少遇难者生死未卜,亦有多少遇难者的家属守着那残存的一点希望彻夜守候,几近崩溃边缘,同样有媒体急于挖掘他们内心的感受,亦有网友冷眼相待称其忸怩作态,抑或庆幸自己不在机上。灾难发生时,任何对当事人的深入挖掘都无异于二次伤害,而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以一份人文关怀来呵护敏感脆弱的人心,以及这个敏感脆弱的社会。
警察同志,我们现在亦面临着同样的状况。女儿举报父亲,这样看似“大义灭亲”的行为诚然能宣扬正义的社会观,但我认为,在宣扬这份正义的同时,我们更应该保持那份对当事者的人文关怀,使其永不褪色。
警察同志,任何一次公开都是为了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好,任何一次宣传都是为了让这个社会变得向上。保留一份人文关怀,能让这份关怀变得更加温暖。从您有选择的公开这第一步开始,将这一份关怀传递下去吧。我将满怀信心与您一同期待着看到这个社会,我们的共同的家园更加美好。
祝工作顺利!
此致
敬礼!
明华
2015年6月7日
【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范文一】品味大千世界 尽显时代风采
笃学敏思的大李,锐意创新,阐释了生命科学的谜团; 爱岗敬业的老王,苦心练技,用勤奋完成了焊接大师的蜕变。他们,都谱写了属于自己的人生凯歌,然而,跋山涉水的小刘,用心灵捕捉世间奇山丽水,用镜头抓拍天空七色彩虹,他给这个行色匆匆忽视美丽的枯涩的时代,注入了一泓清泉,彰显了时代最美的风采。
3 / 6
大千世界,滚滚红尘,人们的双眼专注于科技的创新和技艺的精湛,却少有人如同小刘那样珍视生命中的美丽。当然,我们不能否认科技的创造力,笃实的思考力,和技师的巧夺天工。但是,大多时候,我们因为对物质太过执拗而迷失了脚步,我们睁着双眼,却看不见大自然的美景。正如蒋勋先生在《生活十讲》中写下:“物质不是不好,不好的是没有抗衡的力量。”我们不能任由物质的铁蹄践踏昔日的精神家园,不可任由功利的追求侵占心中对美的向往。如此,我以为,值此超物质的快进时代,像小刘一样肯在云白山青间捕捉最美的风景,才是时代最耀眼的风采。
品味大千世界,尽显时代风采,是拥有几米笔下那一个充满爱的心,所以我们走到哪里都会看到动人的风景。然而,科技的日新月异,技术的日益精湛,还有多少人存留着如同朱光潜先生所言的“接近文化和欣赏美是人之为人的天性”? 难怪阿尔卑斯山脚下矗立的牌子赫然写着“慢慢走,欣赏啊”来呼吁人们驻足身边的美丽? 难怪鲍尔吉·原野在《月光手帕》中期望人们拥有空灵的目光,才不会被世俗磨砺,才不会失去美的愉悦? 要知道,如今翠翠守护着的湘西已经不在了,月牙泉的波光粼粼再难寻觅,所幸,我们还有小刘那份对自然之美的皈依和珍惜。所以,彰显时代风采,他,当之无愧。
品味大千世界,尽显时代风采,因为缺少,所以珍贵。的确,“矢志创新”造就了神舟飞天和蛟龙入海; “技艺精湛”造就了城市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可是,小刘这看似与时代“背道而驰”的举动却挺起了国人精神的脊梁,铸就了文化的辉煌。祖国的大好河山在闪光灯下熠熠生辉,最美的乡愁于镜头中绽放光彩,软实力的增强,也同样会反作用于科技的飞黄腾达,个人的价值也会因为凝结了对自然深沉的爱而在时代中大放异彩。
龙应台有言:“人本是社会上散落一地的珍珠,而文化和语言就如同黏合剂,将人与人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小刘这份对美的笃定和追寻,是这快节奏时代中的了然欢喜,风采奕奕。
品味这大千世界,只要我们拥有一颗精致的心,一双发现美丽的眼,在时代中用双手撷英而行,便是最美的最珍贵的风采。
【范文二】潜心于学术,造福于未来
人生之路,以其多样和繁盛充实着我们的生活,亦用其复杂和差异考验着我们的选择。不同的人生之路决定不同的人生价值,我尤为欣赏大李, 认为他的人生最具风采。
不可否认,爱岗敬业,勤于奉献,变普通技艺为完美艺术的老王有他的风采,他让我们看到,平凡如你我的小人物,也可以通过潜心所热爱事业的创造,为人生延展与增添价值;酷爱摄影,跋山涉水的小刘凭借对山水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执着,将青山悠悠,流水深深的美景定格于镜头瞬间,带给人们以美的感受。这样的人生,同样具有风采。
但是,我还是认为大李最具风采。在他的身上,体现的是“板凳做得十年冷”的对学术的纯粹钻研;是“吾志所向,一往无前”的对创新的极致追求;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对生命价值的充分自信与尊重。在人心浮躁的当下,人们往往为了一纸文凭,一个空名争得头破血流,而像大李这样葆有纯净与积极的人格就显得尤为珍贵。
我们的社会,需要“老王”们用精妙的技艺增添精致,需要“小刘”们用精湛的艺术增加精彩。但若没有了“大李”们对学术的潜心研究,我们就很可能被禁锢在当代截面上,难以博古通今,继往开来。我们的国家,亦可能失去创新带来的无限发展动力与潜力。大李依靠笃学敏思,矢志创新的精神继承前辈的学问,寻得生命科学的奥秘,无愧于先人,造福于后世,这样的人,又怎能不具风采?
尽管,大李潜心钻研学术,可能无暇修饰外貌,难以兼顾家庭,但他极为丰富的内涵尤为珍贵;尽管,高端的学术研究看似与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关系甚微,但我们的生活定会因为大李们的付出得到积极的改变,而我们的后代,人类的未来,也会因此受益。
宋儒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历史责任感与文化性格在大李的身上得到了传承;袁隆平以及“两弹一星”研制专家们的科学精神亦在大李身上得到彰显。大李用努力与拼搏,用理想与信念,用坚守与坚持,用热爱与热情走出了一条极具价值的科研人生之路。这样的人,自然熠熠闪光;这样的人生,注定风采无限!
4 / 6
从时间的长河来看,每个人的存在不过是极短暂的一瞬;以宇宙为疆,光明也不过是局促的一隅。但是,人之为人的伟大,就在于我们可以依靠无限的创造与热爱,探索生命的奥秘与科学的精彩,超越时间与生命的界限,为后世留下无限的财富。大李潜心学术,他的人生极具风采!
我愿如大李,潜心于学术,造福于未来!
【合肥市2016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部署名为罗伯特•加尔布雷特的侦探小说《杜鹃鸟的呼唤》面世后颇受好评。出版商表示,侦查员出身的作者退伍后从事安保行业,本书是其处女作。不过作者的新手身份因写法娴熟而被质疑。后经媒体多方调查证实,罗伯特•加尔布雷特是《哈利•波特》作者J•K•罗琳的新笔名。被“揭穿”身份后,罗琳说希望这个秘密保持得更久一点,因为她隐瞒身份后看到关于小说的真实评论时,感受到的欢乐更加纯粹。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罗琳、出版商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范文一】致罗伯特的一封信
亲爱的罗伯特·加尔布雷特:
你好!
我叫明华,请允许我这么称呼你。我喜欢“J ﹒K ﹒罗琳”,但我更喜欢罗伯特。不过在此我必须承认,我并不是侦探小说发烧友,也不敢自称你的忠实读者或者铁杆粉丝。套用杜拉斯《情人》中经典桥段的格式:我是来特意告诉你,相比你受人追捧的作品,我更爱你只愿享受纯粹快乐的态度。
文学不分国界。中国有位浪漫诗人海子曾说:“要有最遥远的梦想和最朴素的生活,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遥马亡。”我想将这句话送给你,因为你和它的相似。在我看来,“罗伯特”不仅是一个笔名,而是一个真实的人,它可以是《杜鹃鸟的呼唤》的作者,也可以是万众喜爱的罗琳。
我喜欢你隐瞒身份后的真实。你是璞玉,可以藏在丑陋的岩石中,你是金砾,可以沉在泥沙浊流中。很少有人愿意将自己从高处放置低处,毕竟高处是俯瞰,低处须仰望,高处享受盛赞,低处唯有尘埃,但低至尘埃方可开出花来。“罗伯特”在低处,获得真实,审视自我感受纯粹的快乐。这个“你”无关乎身份地位,他只是最真实的你。
中国的木心先生这么说过:“每个人的失落,是违背了自己少年时的立志,自以为成熟,自以为精明,从前多幼稚,总算看透了,想通了,才发现自己变成了年少时最厌恶的人。”顺着一条路走,将足迹印成一条线并不容易,而坚持初心更难,你值得受到赞美,为你,未蒙蔽双眼,坚持自我。没有人愿意将自己的真实让他人一览无余,也很少有人愿意让自己成为众矢之的,任人评论,但一个人的优秀从不会被掩盖。
我想成为一个你,一个罗伯特,我可以是作家,侦查员,什么职业都不在乎,但是一个真实的、坚持自我初心的人。这个目标一点也不简单,但我相信达成这个目标的你一定乐在其中。中国古语中有一个词叫“慎独”,意思是对自己的要求不因外界而改变,你是“慎独”的罗琳。
我相信你可以拥有无数个新笔名,但你只为做你自己,享受你自己认为的快乐。我愿意为你保守这个秘密,让它更久一点,让你的欢乐更为纯粹。还有,我会阅读你的作品,找一个真实的你,给你一个真实的评论。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汇编(2016)
高一
日记
8788字
10714人浏览
爱笑的盖伦大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