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石 榴
第 二 课时 课型:教读课
教学目的:
1. 通过对石榴从不同角度的刻画的分析归纳,使学生准确把握它的外在特征。
2. 指导学生结合时代特征,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反复朗读,体会本文优美生动的语言,特别是修辞手法在本文中的作用。
重 点: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理解关键句子,把我石榴的外在特征。 难 点:指导学生通过对课文语句的理解,掌握用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句意的方法。
指导学生正确理解本文的主题。
教学方法:主体参与——师生互动法
教 具:图片。录音。
板书设计:
石 榴
状物 寄情
枝干:奇崛而不枯瘠
石榴 叶片:清新而不柔媚
花:深红色 陆离、华贵、匀称、精巧 —— 夏天的心脏 英勇无畏
果实:透明光嫩的皓齿
教学过程:
本节课目标:
1. 通过对石榴不同角度描写的分析,归纳石榴的外在特征。
2. 联系写作背景,领会作者写作意图,概括文章主旨。
一、课前热身:
检查上节课对课文的掌握情况。(《点拨》P4-4)
课后练习一。结合上一节课对段意的归纳,指导学生重点阅读第二部分,把握石榴的外在特征。
二、师生合作探究:
1. 整体感知。
(1)归纳石榴的外在特征。
(2)简介作者的生平以及此文的写作背景,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概括文章主旨。
解读品味本文生动形象的语言。
2. 师生互动:
2-1:教师请学生精读课文第2-5段。
这几段紧扣“最可爱”,依次描摹了石榴的枝叶、花、骨朵、果实以及籽粒,请用具体的语言说出石榴每个阶段的特征。
教师进一步明确:
石榴的叶片和枝干——与梅柳比较刻画其独特风采:“奇崛而不枯瘠,
清新而不柔媚。”
石榴的花——色彩:深红色的;单瓣的-陆离;双瓣的-华贵;习性-
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辟易。并根据它的色彩和外形
特征把它比作“夏季的心脏”。
石榴由骨朵到花的演变——是“一种奇迹”,“逐渐翻红”,“顶端整裂为
四瓣”,形态艳丽而匀称,像红玛瑙琢成的
花瓶。
石榴由花到果实的变化——石榴结实引起颜色和形体的变化。红——金
黄,上面还留有青铜器锁特有的各种锈形;形
体则由安普刺式变为金罍式的。
石榴的果实——描绘了石榴的果实成熟时的样子(似“破口大笑”)和
石榴的形状、色泽(如“透明光嫩的皓齿”)
2-2:课文中两次把石榴比作“夏天的心脏”,请找出具体的句子加以分
析、思考:“石榴”与“心脏”有何相同之处?作者为何这样比喻? 教师进一步明确:
第一次:在第三段:“单瓣的„„心脏吗?”――主要从色彩和外
形了打比方。
第二次:在第七段:“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从石榴“热烈”
“充满活力”这一“内在”特征的角度打比方。“心脏”
使人具有活力,而石榴能给火热的夏天带来无限的生机
与活力,二者在这一点时相似的。
第二个比喻是核心,它是在第一个比喻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这个
石榴2
初三
记叙文
8字
67人浏览
苏门的宇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