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触动心灵”作文教学案
一、作文题回顾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记叙文,字数不少于800字,题目自拟
芊芊芦苇,触动了文人的心灵;巍巍“神舟”,触动了国人的心灵;眷眷亲情,触动了游子的心灵;殷殷师恩,触动了学子的心灵„„同学们,相信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里,一定也会有许多触动你心灵的人或事。
二、写作指导
1、审题
首先,所填必须是让人心灵受到触动的人、事、物。
其次要尽量选取自己最熟悉的,最有话可说,最容易出彩的内容,这样易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最后,要符合题目要求,写成记叙文。
2、抓住题眼,发掘感动点
什么触动了你?
感动点就是触发你心灵颤动的地方,它可以是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动作,也可以是一件物品、一抹夕阳等等。 不管是什么,你一定要被它感动过,并通过细节,把它形象地再现出来,将你的感情融合进去。如《背影》中令朱自清触动的就是父亲的背影,作者通过细节,再现当时的情景,结合自己的感情勾勒出令人感动的背影。
3、追果溯因,连贯作文
为什么触动你?怎样触动你?
我的心灵被触动的原因是什么?它是怎样触动的 ?要采用“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的构思方式,即选择典型的人或事来反映“触动我心灵”的思想感情,将触动心灵的情感融注于具体形象的人、事、物之中。
结合细节描写,可按照事物发展和情感的变化来布局,把那件能触动你的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一一连贯地表现出来。 文章过渡要自然连贯,各部分要衔接紧密,前后照应,扣题点题。
4、发掘主题,深化意蕴
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这是升华主题的步骤,要善于从触动你心灵的事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东西:心灵被触动的结果是什么?是使我奋发、感动,还是有所感悟?受到启迪?一定要把情感升华这部分写出来,叙议结合,深化主题。
2
附: 阅读链接:追求极致,绝不妥协的工匠精神
“要一直向前看,超越自己,始终努力,精益求精,努力不懈提升自己的手艺,这就是他教我的事。”——《寿司之神》
一家只有十个座位的寿司店,厕所都要出门另找,却被授予米其林三星的荣誉,预约必须提前数月,成为日本寿司文化的代表。多年来,无数人造访日本只为一品为快。“造访日本只为吃这一只寿司,都值得”。
这家店属于小野二郎。日本寿司厨师界的传奇人物,被人们称为“寿司之神”。 小野二郎已经70高龄,但依然每天坚持亲自骑自行车去菜市场进货。为了使章鱼口感柔软,不像其他饭店里吃起来似橡胶,需要给它们按摩至少40分钟;煮一锅米饭,有专人扇蒲扇对其降温,因为米饭的温度在与人体温度相近时,弹性正好。小野二郎常年将双手浸于凉水,不工作时永远带着手套,为最大限度地保持寿司的口感。只有保持双手低于寿司的温度,才能保持住米饭的弹性和食材的新鲜。
小野二郎说:“我一直重复同样的事情以求精进,总是向往能够有所进步,我继续向上,努力达到巅峰,但没人知道巅峰在哪。我依然不认为自己已臻完善,爱自己的工作,一生投身其中。” 工匠精神,或许就是不在乎巅峰在哪,巅峰是什么,只是一心扑在热爱的工作上,不断地精益求精,达到极致的完美。这或许就是作为一名手艺人的最高觉悟,也在是这个浮躁社会中,人人追名逐利,妄想快速成材的浊气里,一股难得的清流。
除却精致美味的寿司,木匠,亦是另一门将工匠精神发挥至极致的行业。这个传统而又古老的行业,从春秋时期的鲁班开始,便一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但是,在现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慢工出细活仿佛总有些格格不入。现代的木工,多半由机器代替,流水线生产虽然省时省力,也失却了手工的用心与独一无二。
然而在中国西北部的宁夏,就有这样一家秉承最古老工匠精神的家具厂——宁夏全保家具厂。他们严选来自全国各地的木材,上千公里运送到塞上江南的宁夏。经过厂内设计师精心设计,再由工人制作完成。 午后,工人们迎着明媚的阳光,在前一晚通宵认真研究过设计图纸后,细细丈量尺寸,慢慢打磨抛光,将每一块木材赋予不同的生命。水曲柳、黄杨木、松木,红木,因材而为;斧头、刨子、墨斗、鲁班尺,样样俱全。一件件艺术品般的家具从工匠手中走出,直走到购买者的心里。每一个线条,每一朵花纹,恰到好处的抛光和比例,都展示着工匠们超高的审美水平和精益求精的做事态度。
“业精于勤”,这是挂在宁夏全保家具厂办公室里的一副字。苍劲有力的笔法,彰显出工厂的勤奋与踏实。
四、优作赏析
行道树
都市的夜,是红灯绿酒,是纸醉金迷,在昏黄的灯光下,有一排排平凡又神奇的行道树,对于来往行人,它们存在或者不存在,它们就在那里,默默不语,坚守本心。
每一次看见他们,我总想驻足凝视。上学路上,是来往穿梭的车辆与行人,他们疲于
3 奔命,脚步不辍,总是低着头,亦或是伸长脖子探寻前方路况。我不急不慢地,在两旁的行人道上慢走。风一阵,吹来几片叶,它们枯黄,涩缩;纹路是生命的曲折,但它们是那样的厚重,那分明的叶脉,如同沉淀的感慨,不由地,我停下脚步,因触动而沉默了。我捡起它,拂净它身上的尘埃,这时我才想到它的母亲。抬头望去,才发现,原来不被注意的它们这么高大,阳光透过摇摆的绿叶细细碎碎地筛了下来,在地上印出片片斑点。风拂过树梢,有一片叶又离开了,但绿意盎然的形象丝毫不减。那是一棵永恒的生命啊!我赞叹。
我望向他粗壮又沧桑的树干,那上面,有去年留下的白色石灰,深深浅浅的纹,刻在上面,仿佛时间的衣角上的褶皱。还有几个树洞在旁枝的关节上,仿佛时间的手术刀留下的疤痕。我的心,突然一颤,岁月多么无情,当无数人在上一秒逝去,它总在那里,见证城市变迁,见证一代代人的求学之路。它们,原来是天地的见证人啊!我感叹。
我曾经途经他们的故乡,一个林场。一个不大的林子,在小县城的偏远角落,里面是树的世界,有刚种的树苗,有成长的未来之材,有即将被移植的大树。我看到一辆辆载着“被实验者”驶去的大卡车,内心复杂。感谢又同情,不平却无奈。他们本可以在这个远离车马喧嚣的林场肆意伸展,用树叶去迎接每天第一缕晨光,用枝子去碰触做客的鸟儿,与同伴共享雨露,在风雨中共同坚守,但他们最后逃不脱命运的指派,该去干些什么了。根重新被新的气息环绕,一切从头开始,不适席来,是漫天尘土,漫天喧闹,但他们隐忍着苦痛,用身体装点城市,用本能净化城市,用责任守卫城市。人们无视它,它乐得安闲,继续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保持永远站立的姿态,永远做奉献的那一个,永远做第一个迎接阳光的一个。
想到这里,当我再一次抬头,仰视他时,他依旧是看淡一切的神态,只是我的心再也无法忘记无视他的身影,那样伟岸,无私„„
赏析:
一汪井水一份情
眼前,是一汪碧波荡漾的井水。
根,系在地下;身,与大地紧紧相依。一口井便如同大地的眼睛,注视着分外辽阔的天际。 天空下,是红日初升的村庄。藉着微风,我踏上了变化着的家乡的土地。外地人的移居让这个不知名的小镇在历史的风潮中逐渐地发展了起来。一家家菜馆与商店有模有样地挺立在原来的老槐树旁,用居高临下的眼光来证明着自己的荣耀。仿佛与那种自大格格不入的我嘴角边泛起一股酸涩。
慢步踱进老家的宅院,这儿比道路两旁的繁忙景象冷清了许多,爷爷正从一口井旁慢慢地拽起一根粗大的麻绳,连着一桶沉甸甸的井水,无言却有力。我凑上前去,朝里一望,映入眼帘的,是在地下兀自涌动,波澜不惊的井水,井沿早已残败不堪,在日晒雨淋中被青苔占领,将原本的红砖黛瓦染得已没有曾经的生机。借着微光,才发现井内的另一番天地,外表了无姿色,内部却别有洞天,清澈见府的井水,光滑湿润的井壁,仿佛是大地馈赠的
4 这个村庄人们的礼物。
陆陆续续地,村里的村民赶来打水,爷爷和我站在一旁,乐呵呵地看着取水的景象。打完水的人拎着桶,便和我爷爷聊开了:“嘿哟,老王,这是你家孙子? 真是又标致又可爱! ”他也只是笑着,偶尔回应几句。一口井,成了每个村民一天生活的开始,也维系着他们几十年生活的感情,没有了勾心斗角,没有了尔虞我诈,伴随在他们身旁的,是远方的鸡鸣与诗意的栖居。心中升腾起一份感动。
一边走着,爷爷也给我讲起了村民们有着如此习俗的原因:“当年乡镇部拨款给我们村打口井,家家户户都出了钱,打出了一口活井。于是每个人都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清澈水源,每每打完水便都要与村内人闲聊一番,就这样,他们就养成了清晨打水,傍晚打水的习惯。即使几年后就有了自来水,但大家却也都放不下这份情结,照例每天来此取水。“我望着爷爷容光焕发的面庞,被纯净的井水涤荡过的面颊上依旧残存着晶莹的水珠,透过这水珠,村民们取水的场景依旧刻在我的脑海中。
心中蓦地一阵感动,在如此纷扰的世界中,能保持着如此纯朴的民风,逢循不变的初心,于我看来,实属难得。井俨然已成为老字村庄的象征,而朴实无华的村民们,则是其中一个个平凡的水滴,书写着一汪井水,一份情。
赏析:
心动古城
烟雨散,薄光转,一派清新一晕暖。踏初晴的暖阳走入余东老街,似是旧时相识,说不清道不明的熟悉感推着我金黄色的步伐,留下一地阳光的碎片,梦一般美好。
金秋九月,老街巷间涌动着一股桂花的清香,就连滋生着些许青苔的墙角也嵌着飘落的桂花瓣,柔和了古城越百年而来的历史厚重感,多了一番新的韵味。没有木门重掩的生疏与冷漠,几乎每一家都是敞开大门,脱落了油漆的旧门被风吹得吱呀作响,褪了新色的楹联上书着“喜迎八方来客”,间或有老人搬了小板凳坐在联下话家常,笑音点亮了四面天,跳动在草木清香上,隐隐扣动我的心弦。
愈走,桂花香愈发浓郁,隐约还携了丝清甜。是了,是桂花糕了。这必然是老一辈的手艺,方能如此醇厚且悠长,光闻着清香,我似乎便可以想象入口的软濡可口,忍不住循着香味走深这古巷。终于在桂花道旁我瞧见了一个小摊子,一个不过二三十的年轻女人守在摊旁。乍看见这一情景,我的心倏地沉了下来,历史的手艺竟是用来招揽生意的吗?文化传承竟也流于世俗了吗?我带着隐隐的不满疾步向前,却看见了一块小小的木牌——免费品尝,脚步便顿住了,女子却望见了我,带着盈盈笑意询问我的意见,我带着羞愧点了点头,为她眼中的期冀。攀谈中我方知道是她新学了这手艺,老人对于她的成果很满意,她便拿出来分享她的喜悦。言罢,她满脸期待地问我好不好吃,我忙拈起一片糕放入口中,甜味充斥了整个口腔,糕微凉,心中却因一抹暖意而被深深触动。
古城不古,带着烟火气味,但却如此真实,如此灵动。女人的桂花糕香与自然的桂花香交融在一起,却毫不逊色,反相得益彰,历史与新生,生生不息;生活与自然,充满生机。 在这座古城,我看到的,绝不止美景与美食,历史的传承也绝不仅是模仿,绝不限于文化。拥有着流动的人情暖意,传承着经典手艺,这似乎才是一个古城应有的模样,如此真实,如此憾人心弦。
5 糕点味仍在口中酝酿,咀嚼着温暖,耳畔仍飘来乡音乡语,没有矫揉造作,没有生硬刻意,有的只是生活,只是真情。心不觉随笑音悠然,悠然„„
赏析:
明媚的角落
凤凰城内,半江璀璨半江红;青山城外,闲花落地听无声。在这样一个明媚的角落,她携一份敬重与质朴,深深触动了我。
那年仲夏,去了凤凰,这个古老的湘西小城。舟行水上,读着沈从文的《湘行散记》,蓦地想起,这是沈从文当年,别了张兆和,行舟所见之景,心中不免有隐隐期待。
触动心灵作文导学案 (2)
初一
议论文
9085字
236人浏览
春天的故事a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