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趣的发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达、较、存、容、百,认识1个偏旁:车字部,指导学生正确书写五个汉字,并能用生词组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随课文理解生词,知道与课文相关的科学常识,初步认识大科学家达尔文。
3.通过看图,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流程:
板块一:激趣导入,观察图画,练习说话,激发学生发现欲
(1)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课文7《有趣的发现》(生读题)
(2)看,老师带来了一些图片,用你们机灵的小眼睛仔细地看,发现了什么?
出示:有昆虫的图四张
能用完整通顺的话说出你的发现吗?
你发现了吗?这四个可爱的小精灵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昆虫(出示) 领读“昆虫”两遍。
板块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检查自读情况
(1).师:在一百多年前,在英国也有一个人和大家一样善于发现,善于思考。他是谁?又有了什么发现呢?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就多读几遍。 生初读课文,教师巡视。
(2)检查生词朗读
出示生词:有趣 英国 著名 乘船
研究 考察 观察 比较
淹死 生存 逐渐 消失
2 相机正音:乘、研究、较、淹、逐
板块三:再读课文, 练习朗读,训练说话,解决字词障碍。
(1) 读了课文,我们知道那个爱发现的人就是(达尔文)。板书:达尔文,指导达字的书写。
(2) 出示:一百多年前,英国有位著名的科学家叫达尔文。
指名读。
点击:著名 齐读两遍。
著名就是有名。相机拓展词语:中外闻名、举世闻名 生读。
(3) 出示达尔文的图片及简介。
看,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科学家达尔文!1809年2月12日,他出生在英国的一个小城镇。22岁的他便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参加了英国派遣的环球航行,做了五年的科学考察!(板书:考察)领读两遍。什么是考察?户外考察要做些什么呢?让我们接着往下看,达尔文在这五年的考察中,不停的观察动植物和地质情况(出示:观察),采集了许多标本(采集),进行科学研究。 观察、采集、研究这一系列的活动,我们就把他叫作:考察。
(4) 出示:有一次,达尔文乘船到海洋中的一个小岛上去考察。 指名朗读。
正音:乘就是坐的意思。平时我们还乘过什么?乘车、乘飞机、乘飞船。 朗读指导:是的,朗读要读正确字音,如果能注意适当的停顿,往往就能把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清楚明白。出示朗读停顿符号,不信,你们再练练!生练读。再指名读。
齐读。
(5) 达尔文在这个小岛上发现了什么?学生读第二自然段,找句子交流。 出示:他看到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
反复读,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师:对,这岛上的昆虫按翅膀分,只有这两类
一种翅膀特别大,练读
另一种(没有翅膀),练读,
3 教师简笔画两种昆虫。
瞧!对比强烈吧,区别也太大了吧!能通过朗读来表现出来吗?
生练读。
是啊,这个发现让达尔文感到非常奇怪。出示大问号,点红奇怪。他奇怪什么呢?
再齐声朗读感受。
(6) 达尔文接着做了些什么呢?出示:第三自然段。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哪一句写的是达尔文?生自由读,再交流。
出示:达尔文捉来许多昆虫,反复观察比较,终于找到了答案。
点击:反复 领读两遍。反复是什么意思?(一遍又一遍) (一次又一次) 达尔文呢?他反复做着什么?
点击:观察比较 领读两遍 这里的观察是什么意思呢?
生:仔细地看。一边看还要一边思考呢!
其实生活中为了更清楚地了解一件事物,我们不仅会用眼睛来,还会用鼻子来(闻),用耳朵来(听),用手来(摸),甚至用嘴巴来(尝)。调动多种感官来观察才能将事物了解得更细致!
再读词:观察
那你们知道什么叫比较吗?(通过比较可以比出事物的相同点,也可以比出不同点)。
齐读这句话。
达尔文找到的答案是什么?课文那几句写了?
出示:原来,岛上经常刮大风,那些没有翅膀的昆虫,因为不会飞,就不大可能被风刮到海里淹死。而那些翅膀特别大的,因为能顶住大风,也生存了下来。可怜的是那些翅膀小的昆虫,能飞起来却顶不住大风,很容易被刮到海里去,便逐渐消失了。
达尔文就昆虫翅膀进行了分类,分了哪几种呢?
有趣的发现
三年级
记叙文
2542字
1552人浏览
Patrickleetime